首页

足控之家

时间:2025-05-25 02:48:29 作者:安徽制造加“数” 5G+赋企提质增效 浏览量:74711

  中新网合肥5月23日电 (记者 吴兰)“数字化转型使得我们的管理模式从以往‘经验主义’到现在的‘数据决策’,数智赋能让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实现了跃升。”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裴玉雯介绍说,比如将物联网关装入机床后,一旦发生故障,机修人员可迅速检修,减少机器“待机”时间。

AGV智能无人小车正在配送物料。记者 吴兰 摄

  走进企业车间,只见一辆AGV智能无人小车将物料配送至指定工区。据了解,这只是该企业部署实现数控机床、AGV、检测设备的100%联网的一个小小的应用场景。

  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黄山工业母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直线导轨可在高负载情况下实现微米级别的进给及定位,属于工业母机——机床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该企业与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组建联合攻坚团队,明确“5G+数字工厂”的转型目标,确定以MES系统为核心、5G专网为底座、数字孪生为抓手的改造方案,确保技术方案与生产场景无缝衔接。其中,搭建车间级数字孪生平台,使企业试错成本降低7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

  记者近日在安徽黄山、宣城、安庆等地探访多家制造企业。同样因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企业还有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发动机核心部件在国内主机市场上占有率第一。

多元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于企业。记者 吴兰 摄

  “空压机是我们最大的耗电设备,安庆电信通过搭建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光网的高效连接,实现空压机的单耗评估、远程开关机、远程调参数、智能反向控制,达到空压机故障切换、运行均衡等效果。”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每年节约电费780余万元。截至目前,该企业已落地包括上述空压站能耗调控系统、设备预测管理系统等10多个应用场景。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玻璃盖板1200万片,触摸屏550万片的民营企业。其与中国电信广德分公司共同打造的“5G+数字工厂”项目,利用5G高速度、低延时和广链接特性,结合物联网、AI、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深度改造和优化,实现工厂内部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协同的新型工厂模式。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有序作业。顾宇 摄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工厂生产流程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MES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异常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良品率提升了18%。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加快千兆光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省5G基站已经超过16.7万个,16个市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IPv6活跃用户超过了7300万户。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联播+丨田间地头的嘱咐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米歇尔·埃斯巴涅(Michel Espagne)教授和我有过多次对话。他曾公开表示,“当今世界越是充满冲突和误解,就越是需要学术层面的对话,只有‘对话式’的学术研究才能帮助人类达成真正的相互理解。”我非常赞赏他的看法。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最希望缅甸稳定,这一点永不会变

该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有关机构向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建议、举报,美国PVH集团涉嫌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无端抵制新疆棉花等产品,严重损害有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按照《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决定对PVH集团有关行为启动调查。

七年接力,“彩虹益路”助学行动帮助192名学子圆梦大学

为服务保障第七届进博会,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出入境便利服务“组合包”,涵盖了外籍展客商入境前、入境后、展会期和展会后全过程服务,并会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向注册报名的境外展客商“点对点”发送中英双语解读电子邮件,宣介出入境便利政策。

谢震业特意找组委会播放歌曲《年轻的战场》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泰王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协定,中方持公务普通护照、普通护照人员和泰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

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开幕

“平时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逛茶圣故里园,趁周末好好游玩一下。”在外地工作的龚文浩和亲友一起登上茶经楼,参观陆羽纪念馆,感受茶圣故里的古色古香。

相关资讯
重磅政论片丨开启新的伟大变革

答: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涉及多方权益,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门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一是进行了深入研究。教育部成立专门工作团队,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校外培训执法有关建议提案,通过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为立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充分总结地方实践。针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适用情况、管辖权限、违法情形和罚则、执法程序等内容,组织开展立法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式深入分析各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梳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痛点、难点问题,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规范处罚程序,起草形成了办法草案。四是凝聚了广泛共识。将征求意见贯穿于《办法》研制全过程,做到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多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意见。通过教育部官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召开专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专家、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及基层执法人员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办法》科学完备管用。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